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怎么写-北京汇智达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将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今年起到2011年,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三年时间,为1.1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体检;为3岁以下婴幼儿成长发育做检查:3年时间要为4800万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检查:每年对1600万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防治指导服务:为1.6亿高血压、4000万糖尿病、849万重性精神病、336万结核病、9万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提供防治指导。一、要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相关要求开展。二、成立基本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建立建全相关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工作分工、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三、加强宣传(以政府为主导),营造社会良好气氛,让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四、积极探索公共卫生工作新路径,将存在的困难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五、保障基层医疗职工待遇,让他们自觉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覆盖范围最大、受益人群最广的一项公共卫生干预策略,是政府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013年又新增了中医药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2013年,将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1]。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多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麻烦给我好评,谢谢。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国家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按照干预措施的投人产出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家财力等来筛选确定的、主要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阶段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疫病监测与报告、妇女及生殖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信息的收集报告、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干预等内容。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操作性文件明确具体内容和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适时调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1.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二健康教育辖区内居民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三预防接种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1.预防接种管理。2.预防接种。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四儿童健康管理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五孕产妇健康管理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六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健康指导。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检查发现。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检查发现。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八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九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1.可疑者推介转诊。2.患者随访管理。十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1.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2.儿童中医调养。十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辖区内服务人口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十二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内居民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4.学校卫生服务。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注:对血压、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增加2次随访。对基本稳定和不稳定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增加4次随访。一个是清洁乡村工程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国家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按照干预措施的投人产出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家财力等来筛选确定的、主要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阶段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疫病监测与报告、妇女及生殖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信息的收集报告、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干预等内容,2009年起,将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服务。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操作性文件明确具体内容和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适时调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